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ocks_-_docks.jpg

後搖滾(Post-rock)在分類上尚有爭議,有些人將其看作搖滾樂的一種。後搖的一個特點是,所用樂器一般與搖滾樂相同,但節奏、和聲、旋律、音色及和弦進行(Chord progression)都有別於傳統搖滾。

後搖滾於1980年中期,在歐美音樂界開始被提出。在後搖滾音樂裡,許多常見的音樂產業傳統現象都被顛覆改寫,例如吉他不再是主要角色;沒有歌詞或主唱;打破傳統歌曲長度,有些樂曲甚至長達二、三十分鐘...,後搖滾甚至想打破唱片工業創造一首膾炙人口單曲的願望。

(資料:Wikipedia)

從我聽後搖滾到現在的時間也有2年了,2年間聽過許許多多不同風格手法的後搖滾樂團

以後搖滾迷濛的旋律作為灌醉我的飲料我想是在好不過,如果聽過後搖滾應該都知道

聽後搖滾的時候會有種身心平靜但卻有種小宇宙爆發般的彭派動盪,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

迷失方向或著情緒失控的時候會聽後搖滾的理由,而其他時候則是不需要理由,只是沉浸在

音樂中

八釐米天空/8mm sky是我在台灣聽的第一個後搖滾團(正在聽),<finder keepers>是我聽的專輯,裡面的歌曲鋪陳流暢,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感受,但卻完美的呈現出他們的風格,時而平靜時而瘋癲,或許是我第一次聽完脫口而出的

推薦曲目:<we don't even shake hands> <finders keepers> <what if next autumn>

阿飛西雅/Aphasia寧靜的旋律 緩慢的節奏,如果剛開始聽的話或許會有這樣的想法,<失語的鱷魚社會>中掌握了一張專輯的流暢性,從第一首聽到最後一首之後,會有莫名的氣氛環繞四周,沒有歌詞只有純粹音樂的演奏,充滿張力,反映著台灣社會的緊張感,這個島嶼國家,被許多虛假的,故意的,操弄的語言符號所充斥卻沒有太多人願意真的面對真實的歷史,思考自己的未來

推薦曲目:<Behind the river> <戰車> <台北之晨>

(資料:Wikipedia)

Mac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apartfromthis 的頭像
apartfromthis

Apart From This

apartfromth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